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建设 > 正文

饮水安全,一个在猪场极易被忽视的盲点!

来源: 养殖宝平台 2019-08-15 15:47:36| 查看:

  2018年8月3日,中国养猪业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出现首例非洲猪瘟(ASF)。从此,中国养猪业进入了非洲猪瘟“抗战期”。根据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特点和理化特性,经过7个多月的奋战,实施和构建了拔牙清除、设备清洗、环境消毒、原粮加热、饲料高温制粒、饲料中转、人员隔离、中央厨房、空气过滤、防蚊蝇窗等有效防非策略和多级生物安全体系,自救救人。但生物安全体系只有完善,没有完美,正如99.99%与100%的关系。
  
  1、被忽视的饮水安全
  
  非洲猪瘟(ASF)属于典型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实际生产中,最主要的接触性传播途径是饲料和饮水。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Megan C . Niederwerder  研究组,采用与中国流行毒株高度相似的格鲁吉亚分离株(ASFV  Georgia 2007/1株,基因2型)研究该毒株在猪自然饮水和采食过程中,通过口腔造成感染的最低感染剂量和半数感染剂量TCID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另外,在单次暴露的基础上,研究者利用统计学方法模拟了重复暴露的情况下,统计ASFV通过液体和全价饲料的感染几率。
 
中国养猪网
  
  结果表明,非洲猪瘟病毒(ASFV)很容易通过口腔途径造成猪只感染。病毒通过液体和饲料经口腔感染的半数感染剂量(TCID50)分别为101.0 和106.8,最低感染剂量分别为100°TCID50和104TCID50。对于单次暴露在107.5TCID50剂量下,与饲料组相比,液体组具有更高的感染几率(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5(5) May,2019)。该研究结果提示,相比于饲料而言,饮水传播所需剂量更低,更易造成临床发病。
  
  自非洲猪瘟出现以来,亦有ASFV疫情被认为与受污染的饮水有关。据路透社2018年8月26日的新闻稿,罗马尼亚一家大规模、生物安全性极高的猪场爆发非洲猪瘟,而引起此次疫情的ASFV被认为来自于被污染的多瑙河河水。
  
  2、饮水易感的可能机理
  
  Megan C . Niederwerder博士认为,液体中的ASFV经口腔途径传染效率更高的可能机理,是因为液体为ASFV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介质,更利于ASFV与猪扁桃体接触而感染。而饲料中的基质可能会阻碍ASFV与扁桃体的接触,降低ASFV与淋巴组织和上皮组织接触的几率。另外,饲料的摄入刺激唾液蛋白酶的分泌,进而影响病毒的完整性。上述研究结果和推测提示,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在高度重视饲料安全的同时,不能忽视饮水中ASFV污染而造成感染风险。
  
  3、必要的饮水酸化
  
  在养猪生产中,ASFV通过饮水传播的高风险点,主要有猪群饮用水、圈舍冲洗用水、饮水管道等,如何处理和预防?目前,采用策略主要有添加消毒剂、漂白粉等,但有一种经济的、安全的策略往往被忽略,那就是饮水酸化。在《猪病学》第10版明确阐述:“ASFV在pH值4.0-10的溶液中比较稳定,但在pH<4.0或pH>11.5、不含血清的培养基中会立刻失活(EFSA,2010)”。
  
  事实上,在酸性条件下(pH<4.0),不仅仅是ASFV失活,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均可降低活性或失活。因此,饮水酸化是防控ASFV等疫病有效策略之一。另外,饮水酸化除有效失活病原外,还具有酸化饲料,提高饲料适口性和消化率;酸化胃液,激发蛋白酶活性,提高饲料蛋白消化,降低断奶仔猪生理性腹泻;调节胃肠道pH值,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等功效。
  
  4、结语
  
  自非洲猪瘟在中国的发生以来,养猪行业摸着石头过河,防非大致经历了恐惧扑杀期、冷静拔牙期、计划复产期等, 下一时期是否是疫苗免疫期,不得而知,但做好关键性生物安全仍是上策,如车辆洗消、环境消毒、饲料高温、净脏分区、饮水酸化、管线清洗等。但随着夏季来临,降雨增加,可能被ASFV污染的土壤、水源及其他媒介,随着雨水的流动而加大感染风险。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