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建设 > 正文

商品猪基地场管理规范

来源:未知 2012-08-02 12:02:17| 查看:

副标题[/page]

  5. 产房

  母猪进入产房,要做好分娩母猪的护理工作,保证充分泌乳。要加强初生仔猪的管理,坊止意外死亡,乳猪成活率在98%以上。

  ① 母猪临产前转达入产房,产前3天要逐步减少喂饲量,临产当天应停喂,防止产后拒食:

  ② 做好接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垫料、电热板(或远红外线灯)、剪刀、消毒药品、催产剂等。加强巡夜值班。

  ③ 做好接产工作,仔猪一出生,要剥离胎衣、清除鼻液、断脐。对假死的仔猪应及时抢救,发现难产,及时报告兽医,采取措施。

  ④ 仔猪出生以后,还应做好断獠牙、断尾、打耳号、寄奶、并窝、固定奶头等工作。

  ⑤ 仔猪出3天内要注射一次铁剂,以防贫血。

  ⑥ 加强仔猪管理,保证每关都能吃到初乳,防止压死、冻死。

  ⑦ 母猪产中或产后,要注射240万单位青霉素。发现子宫炎应随即药物灌宫,有其他疾病要及时治疗

  ⑧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保暖工作,产后七天将母猪、仔猪一起转入哺乳房,对空栏及时清洗消毒。产仔栏较大、条件又好的场,可饲养到仔猪断奶,先将母猪赶走,然后再过几天,把仔猪赶走。

  6. 哺乳房

  产后七天,母猪、仔猪被转到哺乳房后,要确保母猪奶水充足,仔猪膘肥体壮,大小均匀,生长快,断奶后不掉膘,无僵猪,成活率94以上。

  ① 哺乳房要有护仔栏和保暖设施(垫料、电热板或远红外线灯)、夏季能做好防暑降温。

  ② 仔猪七日龄开始引食,可在仔猪栏的散放少量乳猪料进行诱食,饲料要新鲜,到十日龄时若不吃料,要采取强制措施,人工帮助喂料,待诱食成功(全窝仔猪都会吃料),即开始投料,日喂六次,每次投料前要扫除陈料,再投新料。

  ③ 仔猪35日龄时断奶(也有2l天, 28天),母猪断奶前3天要适当限料,断奶后转入待配房,仔猪留在原圈饲养。仔猪断奶时,要控制喂料,一般是原采食量的80%,第5天起可逐步加料。发现仔猪拉稀,要及时采取措施。体重到15公斤时,应使用断奶料或小猪料,饲养转换都要逐步更换,切不可突然更换。要保证饮水充足洁净。

  ④ 仔猪-月龄内做好阉割工作。

  ⑤ 防止仔猪黄白痢病的发生,一经发病,及时治疗。

  ⑥ 仔猪断奶后半个月开始,饲料日喂可由六次改为五次,日喂量约是猪体重的5%左右。

  ⑦ 仔猪体重达到20公斤左右时,可转入肉猪棚饲养。空圈应及时清洗消毒。

  7. 肉猪

  肉猪应保持健康无病,增重快,160日龄时体重要达到80公斤以上,成活率98%以上。

  ① 仔猪转入肉猪棚,要合理并圈,一般以原窝猪为好。

  ② 做好新转入小肉猪的调教工作,达到吃饮、排粪尿、睡觉三定点。

  ③ 肉猪前期(20~60公斤体重)采用敞开式干粉料喂养方式,后期(60公斤体重-上市)可采用定量喂料方式,或每日投放2-3次干粉料或干湿料,保证饮水充足洁净。

  ④ 保持棚圈的清洁干燥,每日上、下午各扫圈一次,空气要洁净,特别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高温季节每天冲棚2-3次。

  8. 防疫卫生

  防止疾病发生,特别是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做好防疫卫生工作特别重要

  ① 综合防疫要求

  a) 猪场兽医人员必须称职合格,要有兽医工作室和必需的兽用器械及药物与设备。大门口和猪舍门口都设有消毒池。人员进入生产区域都有更衣、换鞋、消毒的地方。

  b) 保持环境卫生,不乱倒粪便与杂物,病死猪、胎衣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内无杂草和大积水潭,做好灭蝇灭蚊工作,每个季度大消毒一次以上。

  c) 猪棚舍要干净清洁卫生,食槽清洁卫生。圈内不积粪尿,下水道畅通,室内屋顶、墙面、门窗干净无灰尘。猪只转出后空圈必须打扫干净,严格消毒。

  d) 非本场生产人员未经许可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域,严禁小刀手进入。

  e) 场内不准饲养其它动物,不准外来猪肉及肉食品带入场内。

  f) 按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做好免疫情况报告和有关记录。

  ② 按免疫顺序做好疫苗的注射工作

  a) 仔猪20~30日龄时注射猪瘟单联苗。

  b) 仔猪60~65日龄时注射猪瘟两联或三联苗。

  c) 苗猪70-75日龄时注射五号苗。

  e) 肉猪120-140日龄时第二次注射五号苗,疫苗注射后21天内不准出栏屠宰。

  f) 公、母猪(包括后备公、母猪)每年春秋二季注射三联苗和五号疫苗。

  g) 每年4月份,对5月龄以上后备公、母猪注射一次乙型脑炎苗。

  h) 严禁从疫区采购猪只。凡从外单位购进的猪都需隔离饲养,并在7天内注射一次三联苗,21天注射一次五号苗。

  i) 对临产前21-30天的重胎母猪,为防止仔猪黄白痢,注射--次大肠肝菌苗(K88-99-987)。

  j) 后备母猪初配前一个月时,注射-次细小病毒苗。

  ③ 疫苗、药品的采购、保管和使用。

  a) 兽药的采购、保管和使用要有专人负责,按饲养头数、防疫要求,制订每月的计划用量,并及时与兽医、兽药部门取得联系,保证落实。

  b) 在规定的温度下,对不同品种、不同有效期的疫苗与药物分别存放,切不可混杂。

  d) 贮存兽药的冰箱,严禁寄放菌种、毒种、检查病料及畜禽副食品等。

  e) 经常检查冰箱的运转和温度是否正常,加强维修保养工作。

  f) 每种菌、疫苗要按批号建立登记卡,注明进货日期、擞量及发货领用日期、数量与结存等。

  g) 使用菌、疫苗前应认真核对制品种类和外观质量,凡没有瓶签或瓶签破损不清、玻璃瓶玻损、封口不严、变色、发霉、混有杂质、有恶臭以及有效期已过者,严禁使用。

  h) 疫苗、药物的稀释比例、剂量、免疫方法等,应按规定要求,不得随意更改。

  i) 注射器、针头应煮沸消毒15~20分钟(若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更好)。注射前要做好消毒工作,一般每注射一个猪圈应换一次针头。不能用注射过的针头吸取菌、疫苗。

  j) 使用细菌性弱毒苗前后,应停止使用抗菌类药物各5~7天。

  k) 疫苗接种前应了解猪的健康状况和确定所免疫对象。

  l) 需紧急防疫时,-般宜在疫病流行初期,每注射一头猪要换-次针头,避免人为感染。

  m) 稀释后的疫苗要放在冷暗处,尽快用完,不可隔日再用。对用剩的疫苗、空瓶和用过的棉花球等,要集中妥善处理,不可乱扔。

  n) 防疫注射后,应将防疫日期、饲养棚舍、猪群种类、头数、畜号、菌种苗种类、批号、坊疫方法等有关事项登记造册,以备查考。每个月底要把防疫情况汇总后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o) 菌、疫苗接种后,要加强饲养管理,认真观察,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9. 粪便处理

  猪场内不乱倒猪粪,粪尿不直接流入河道,防止污染环境。

  ① 粪尿要干湿分开,场内雨污分离,干粪送指定地点,污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

  ② 污水必须经过治理,并符合环保排放标准, COD<400, BOD<200,氨氮<100。

  ③ 猪粪清扫出圈,放入专用粪车,然后倒入指定地点堆放,堆放点应下有底(水泥地坪)、上有棚、四周有墙。堆放点的猪粪及时清理出场,运往肥料制造厂或田头,防止外溢。严禁乱倒,影响环境:

  ④ 场内不准乱倒污物,要及时清扫,保持卫生清洁。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