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成本占养猪费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猪饲料配方应注意什么?
来源:华夏养猪网 2024-01-28 20:39:02| 查看:
次
养猪的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猪场建设、种猪、饲料、药物和劳力等,其中饲料费用占70%左右。是养猪生产中最大的投入。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饲料成本占养猪费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通过营养手段,按照猪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提高猪的饲料转化率,是养猪生产的首要任务。
猪饲料
1、运用“理想氨基酸模式”
原料特别是豆粕相对于玉米价格上涨的差价增大时,养殖户都会考虑到饲料成本,畜禽饲料生产成本大部分取决于蛋白源的价格,通过最佳氨基酸平衡使蛋白质的效率达到最高.这对于减少饲料中昂贵的蛋白质原料的使用非常关键。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标准衡量实际使用的日粮时发现.如果以玉米一豆粕为基础配制日粮以满足NRC(1998)猪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则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都存在一定过量。导致氨基酸的供给与猪氨基酸需要之间没有达到精确的统一而造成蛋白质原料浪费,配方成本较高。
因此,饲料配方人员必须运用“理想氨基酸模式”,把其他必需氨基酸与可消化赖氨酸的比例纳入到营养指标的选择中,降低饲料成本,同时也有效降低粪氮的排出。
2、采用回肠标准氨基酸消化率
准确评价饲料氨基酸的含量、畜禽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和对饲料氨基酸的利用率是科学设计饲料配方的基础。饲料原料种类繁多,原料氨基酸的含量和质量差异较大,不同畜禽有不同的利用效率。但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基本未考虑动物不同生产类型、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生产水平、不同产品质量及不同健康状况条件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存在饲粮组成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影响的问题,且缺乏不同饲料原料的组合效应资料。饲料加工贮存条件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定量影响关系及其在日粮配制中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猪回肠消化率常用来评估饲料原料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回肠消化率可以用回肠表观消化率、回肠真消化率和回肠标准消化率来表示。回肠表观消化率可通过日粮氨基酸摄入量减去氨基酸内源损失总量和未消化氨基酸来得到。氨基酸内源损失可分为内源损失和特定损失。前者不受日粮组成的影响.后者会受饲料原料特性(如抗营养因子和日粮纤维含量)的影响。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率是指在到达远端回肠前从消化道中流失的日粮氨基酸比例,它不包括总内源氨基酸损失量。回肠标准氨基酸消化率即从回肠表观氨基酸消化率所去除的回肠氨基酸流失物中减去基础内源氨基酸损失后得到的氨基酸消化率。由于回肠表观氨基酸在配合日粮中不一定具有可加性,不能应用于实际日粮配方。同样,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率也不能用于日粮配方,除非特定内源氨基酸损失能够被测得且作为猪氨基酸需要量的一部分。而回肠标准氨基酸消化率既反映了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率值,又反映了特定内源氨基酸损失,且在日粮中具有可加性。
饲料原料氨基酸消化率的重要在于:最低成本配方的原理是假设不同原料可以相互替代使用而不改变动物的生产性能.交换的基础是它们的营养价值相同。从表2可以看出.玉米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真消化率为78%-90%.小麦为80%-90%,豆粕为90%左右。从这些常见原料消化率可以看出.用可消化氨基酸体系(标准氨基酸消化率)制作配方才能更精确地满足动物对各种氨基酸的需求。
3.利用净能体系
净能(NE)评价体系是唯一将动物能量需求和饲料能值相统一的方法。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评价体系虽分别考虑了消化和代谢过程中出现的能量损失情况.但未完全考虑能量在体内代谢整个过程的消耗.净能评价体系考虑了能量利用过程中所造成的全部损失.故NE是衡量动物维持和生产所需能量的最佳指标。饲料净能约为饲料消化能的70%。日粮脂肪和淀粉含量高时.使用消化能或代谢能配制日粮低估了日粮的能量水平.而日粮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过高时,则高估了日粮的能量水平。因此,DE和ME评价体系受饲料种类的影响较大.使用DE或ME配制日粮不能保持能值相对稳定,最终影响猪生产性能和养猪经济效益。而NE评价体系比较稳定.不受饲料种类的影响.当日粮中增加脂肪及其副产品或降低蛋白水平时.应用NE评价体系具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对NE直接测定比较困难.但仍可根据日粮消化能或代谢能.再通过日粮淀粉(St)、粗蛋白质(CP)、灰粉(Ash)、粗脂肪(EE)、粗纤维(EF)或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进行回归估测。
4.使用酶制剂
酶具有催化能力和底物特异性两大特性。在养猪生产中,日粮添加的酶所具有的特异性与其底物相符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饲用酶制剂通过水解或降解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植酸盐、凝胶、凝集素或多酚)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⑴植酸盐降解酶
猪利用植酸磷的能力非常有限.给环境学家、养猪生产者、饲料生产商和广大民众提出了严重的问题。第一,粪便大部分磷引起环境污染:第二.猪日粮中添加无机磷.饲料成本增加:第三,植酸或植酸盐和日粮养分(如钙)的络合能力。猪体内缺乏水解植酸或植酸盐分子化学键的酶—植酸酶。添加外源性植酸酶时,植酸或植酸盐被分解,结合磷被释放出来,最终被猪吸收利用,同时其他与植酸结合的钙也会游离出来被猪利用。
⑵纤维降解酶
各种形式不易消化的纤维或非淀粉性多糖是造成饲料消化率低的主要根源,尤其是青年猪。饲料某部分养分被包于富含纤维的细胞壁内,这些被包含的养分不能被猪内源性消化酶所分解,利用纤维素酶、一葡聚糖酶和戊聚糖酶,可提高这些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⑶淀粉降解酶
由于仔猪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小肠分泌淀粉酶相对较少。猪日粮尤其是仔猪日粮添加淀粉降解酶,能够加速淀粉在小肠消化.从而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促进猪的生长。
⑷蛋白降解酶
不同来源的饲料,其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和品质有相当大的差异,猪日粮更为突出。主要植物蛋白质原料(豆粕和其他豆科籽实)含有抗营养因子,如单宁、皂苷、凝集素和胰岛素抑制剂,会抑制饲料养分的消化和利用,其中某些抗营养因子对动物产生毒副作用,有些会破外动物肠道表面吸收层,添加外源蛋白质降解酶有助于消除这些蛋白质饲料抗营养因子的毒副作用。
目前,饲用酶制剂被认为是“天然产品”,而不是像激素和抗生素之类的化学添加剂,欧洲市场已经禁止销售生产过程中使用生长促进剂(如激素和某些抗生素)的肉产品。在这些特定的条件下,饲用酶制剂可能会取代传统的生长促进剂,日粮添加酶制剂在欧洲已被广泛接受,但在国内仅有10%的单胃动物配合饲料添加饲用酶,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限制酶制剂得不到广泛的应用。
首先酶的应用必须以高度专业化的方法为基础,特定原料中的目标底物应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剂量的酶制剂,猪内源性酶和外源性酶在不同日粮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酶制剂应用有不同的反应,甚至有些酶制剂的应用还会对猪生产性能有不利影响;其次饲料加工过程(主要是制粒)中的高温、配合饲料中的重金属离子、动物体内环境等导致酶制剂失活;第三,某些新饲用酶制剂产品开发过程中,对酶最适活性单位或酶制剂添加量缺乏足够的试验基础,复合酶的单项酶种及活性比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酶漫无目的添加而造成浪费和饲料成本的提高。
5.提高日粮中非常规原料的使用比例
⑴小麦代替部分玉米
进入2006年以来,由于玉米价格持续走高,致使饲料生产成本提高,近期小麦与玉米的“倒挂”现象越来越明显,使得部分饲料企业开始在生产中用小麦替代玉米。小麦非淀粉性多糖含量较高,其影响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非淀粉性多糖会造成小肠内容物的高黏度,使食糜流动性降低,妨碍食糜内糖、氨基酸和其他养分向肠膜运动,养分消化吸收降低;第二,非淀粉性多糖在肠道内蓄积,为肠道微生物繁殖提供了条件;第三,可通过水分、蛋白质、电解质的内源性分泌改变消化道的功能,导致消化器官增大、消化液分泌增加,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率。目前有专用的小麦酶制剂(如β-葡聚糖酶),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⑵杂粕替代部分豆粕
从表4看出.棉籽粕氨基酸组成特点是赖氨酸不足,精氨酸过高。饲料使用棉籽粕时,最好与菜籽粕或鱼粉配伍并添加合成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或蛋氨酸)。棉籽粕和菜籽粕的价格一般要比豆粕低1000~1500元/t,如日粮中提高棉籽粕和菜籽粕用量,可有效地控制饲料成本。
饲料原料上涨并不可怕,企业只要巧用技术杠杆,通过调整配方,完全可以解除或减少增加的成本。关键是企业要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能够形成“原料价格危机的处理体系”,为每一种主要原料的价格划上红线,并规划出替代原料,当市场价格超过红线时,就自动启用上述体系,使用替代原料来调整配方。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