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法国)后备猪饲养管理

来源:ifip-china 2020-05-12 17:54:27| 查看:

 

本文中的后备猪特指第一次断奶前的母猪。

后备猪饲养管理的以延长猪群的生涯寿命为目的,而不局限于为了在第一个繁殖周期就能达到最优的性能。生涯寿命标准包括淘汰胎次、淘汰时日龄、生涯期的产仔总数和断奶总数等。母猪的生涯寿命的可遗传性很小,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从出生起(甚至更早时间)的管理。长期以来,技术人员为了提高大窝产中仔猪重量均匀度做了大量管理工作,但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开始从母猪身上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母猪从第3-4胎开始表达其繁殖潜力。如果它的生涯寿命低于这一范围,它不仅不能表现出繁殖潜力,而且还会导致更高的更新率、群体中的后备母猪占比会更高。然而,猪群饲养管理是个复杂工作,因为在一个群体中,其中一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容易受到饲养行为的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在法国养猪研究院罗密耶实验站观察到,在夏季,对热应激(影响采食和产奶)不太敏感的母猪断奶后的淘汰率保持稳定,但另一方面,和经产母猪相比,群体中后备母猪产仔体重较轻、产奶量较少进而导致(仔猪)断奶体重较轻的比例较高。因此,后备猪繁殖能力的提高需要在生长阶段对饲喂管理进行更精细的控制(相较于第一个繁殖周期)。

目前提出的饲喂建议似乎与精准饲喂相矛盾。事实上,在过去,“建议”通常被解释为“必须”,以保证取得尽可能好的结果。但是结果是什么呢?技术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因此,曾经有一段时间,使用富含总氮原料(或氨基酸)的饲料,例如在怀孕或哺乳期,这种饲料完全满足了动物需求,而且成本低。近年来,为减少生猪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而寻求的解决方案导致了过量摄入含总氮原料(或氨基酸)的饲料的减少。最近,由于油饼价格的飙升和蛋白质原料的减少,大家有理由尽可能准确地计算猪饲料中氮的摄入量。技术、经济和环境因素的综合考虑有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今的建议必须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不是单纯的数字指标。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强调这一点。由于人的习惯不易改变,一些“目标数字”将作为指导方针提出。

 

30 - 110公斤阶段的后备猪

育肥猪料适合后备猪吗?---否

目前的猪种是基于近30年遗传选育的结果:瘦肉率、日增重尽可能高。育肥猪料的目的是在限制脂肪沉积的同时,充分表达肌肉生长的潜力,以获得良好的胴体价值(瘦肉率)和尽可能低的料肉比。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生长阶段的猪每天的日增重可超过1公斤。然而,这些目标与后备猪的需求完全相反。

在生长阶段日增重过高(保育出栏后25 - 110公斤,> 800克/天),导致肢蹄乏力,过早淘汰的风险增加。因此,体重对后备猪的性成熟影响很小,但对其生涯寿命的影响很大(图2)

在生长过程中日增重过轻通常会导致母猪在进入畜群和产仔时体重过轻。由于缺乏足够的能量储备(背部脂肪厚度),及时后备猪泌乳阶段采食量更高也将无法生产足够的奶量来保证仔猪断奶重。

当然,还应避免日增重过低(< 500 克/天)。如果性成熟的判断依据主要取决于日龄,且这个阶段体重可浮动(±10 kg),那么体重不应该太低(例如,体重在7-8个月时小于120 kg),以免影响发情。此外,产仔时的蛋白质的量(不仅仅代表脂肪更多,也意味着体重更符合要求)对母猪的生涯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产房的饲养管理可以在第一次哺乳时限制脂肪沉积,那么分娩时的状态可能对其生涯寿命影响没有那么大。但在实践中,饲养员对后备猪的需求往往很高:它们的小奶头更适合喂养弱小仔猪。此外,研究表明,如果在第一次哺乳时就放奶的奶头,那么在下一次哺乳时奶头会产生更多的奶。但是,如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给后备猪增加带仔数,它们的储备将被过度消耗,并在断奶后不利它们的繁殖性能,甚至影响第二胎产仔的大小,从而导致二胎综合症。

 

料量水平应该是多少?

定量配给应适度(比自由采食量低10- 15%),并在生长阶段保持稳定(表1 -方案A)。过度限制会迟缓性成熟时间,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周。在后备猪入群前,不应试图对过肥母猪(生长-育肥阶段的喂养过于自由)进行定量配给。这会影响发情和受孕率(表1 - D方案)。表1 - C方案基本能满足后备猪繁殖前准备的需要。该阶段的重点为结合第一次配种时背膘和体重目标调节料量。总的来说,动物不应该太重,以免影响它们以后的生涯寿命和繁殖性能(图2)。

 

100kg时不同日增重水平对应4胎后后备猪占比

图1 :自由采食,假定25kg时70日龄的日增重。

 

图2:后备猪配种时体重与其前3个繁殖周期产仔总数对应关系

 

一旦规定了饲养的原则,问题就变成了确定基础料量和上限。在测定站,纯种猪自由采食,收集的数据用来建立采食量随日龄或体重而变化的模型,并制定喂养计划。对于父系,研究的对象是母猪,因此可以获得数据来描述它们的采食情况(图3a)。对于母系,数据是从去势商品(公)猪身上收集的。母猪的平均采食量比去势公猪低9%,但这种差异在生长过程中以及不同品种间都不是稳定的:25kg时母猪采食量比去势公猪低12%,但115kg时就只低4%。图3b中的大白、长白猪的采食量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在卫生条件非常好的猪舍中,不同猪群间、自由采食情况下采食量差异也很大,与之对应的日增重也比我们的预期目标高(包括皮特兰猪:>820g/天)。另外,尽管父系中的母猪采食(育肥后期平均2.7kg/天)远低于母系母猪(平均3.3公斤/天),其阶段采食量也存在一定相关性。

 

纯种皮特兰、长白、大白母猪自由采食模式下采食量变化,饲料能量含量10MJ/kg(2440Kcal,净能/kg)

 

对于大多数类型的母猪,和瘦肉型商品猪一样需要制定喂食计划限制其日增重,需要高能量、低氨基酸型饲料。在生长阶段前期,后备猪可以自由摄入更多的能量,其脂肪沉积也随之增加。到了50-60kg阶段,采食量根据饲料能量含量来调整:能量越高、喂料越少。此时的能量摄入不再完全依赖于饲料,需根据需求略微下调氨基酸含量以利于脂肪沉积。

生长期的后备猪需根据其品系差异调整料量,其日增重目标为700-750g/天。不同的猪舍、地面类型、环控会导致猪活动量的差异,因此这些因素也是制定料量时需考虑的。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