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繁育管理 > 正文

非瘟后时代,猪场免不了引种,四大方面易被误导

来源: 猪贝笑谈 2023-07-13 16:41:33| 查看:

  生产性能优越的种猪,是猪场管理者获取更高利润的重要条件。然而,管理者盲目引入种猪,却会增加疾病风险。

  误区一、仅引入公猪

  1、成本角度:公猪比母猪的引入成本高;

  2、使用年限: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的使用年限为3年,合理的饲养、采精管理甚至可以延长至8年,而种母猪为3~4年的使用年限。

  3、猪群结构:

  ⑴、基础母猪年淘汰率为25%-33%;

  ⑵、人工授精配种公:母的比例为1:100。

  公猪与母猪的更新比例有是明显的时间差,管理者仅考虑更新血统,却忽视了合理的基础种猪比例。




  误区二、极力追求体型

  种猪作为猪场的生产机器,漂亮的体型并不能体现生产性能、产仔数、料肉比及瘦肉率等指标。“双肌臀”的概念只是种猪的体型描述,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皮特兰都具备此体型。但专家实验证明“双肌臀”较单肌猪的差异:

  1、泌乳力比单肌的母猪差5%-10%,哺乳仔猪断奶窝重会受到直接影响;

  2、臀部较大的母猪发生难产的比例更高。

  所以,管理者在选种时,更需要关注的是该头种猪的体型要符合该种品系的体型特征。

  误区三、多场引种、并群

  非瘟爆发后种猪采购不易,管理者并不考虑种源、血源及遗传力等重要因素,只要是母猪就全盘购入,疾病风险自然更高、更强。有的管理者有信心将多场引种、并群所带来的疾病风险压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但疾病爆发是否可控取决于引种后隔离措施是否得当,特别在非瘟的参与下更是存在“清场”的巨大风险。

  误区四、专员现场服务

  基于服务形式的不同,种猪企业会采取驻场、电话及视频等跟踪服务。非瘟常态化的今天,种猪企业的服务形式由“紧密接触”转变为“非接触式”远程指导,技术人员驻场是双刃剑。




  显而易见,非瘟常态化给猪场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是巨大的,引种的过程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猪场 引种 误区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