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批次化生产 > 正文

前沿| 母猪批次化生产的生物技术方法

来源:今日养猪业 2021-10-29 14:53:29| 查看:

  演讲| Martin Wähner   德国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
  
  整理| 《今日养猪业》编辑部
  
  在德国,近10多年,尤其是近5年,母猪的生产性能有了大幅提高,每头母猪每年生产的活仔数达到了32头,这主要归功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改善。猪的繁殖性能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母猪的遗传性能、饲喂和房舍系统的特点、健康和卫生管理的状况以及繁殖管理。而如何在繁殖管理中运用合理的生物技术开展批次化生产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批次化管理最早源于工业批次化管理,再逐渐磨合转变为母猪等畜禽生产批次化管理。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现有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大小进行批次化生产,达到同时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时分娩的目的。
  
  1 施行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的原因
  
  在传统连续式流程生产养殖模式下,通常采用常规自繁自养的养殖单元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带来了一些生产的弊端。例如:猪群整齐度差,免疫合格率低,起不到保护作用;不同日龄、体重混养同一栋,共用通风排水系统,疾病传播速度快;空栏清洗、消毒不彻底;应激性大,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低;工作繁重,休息时间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母猪生产易造成季节性波动。
  


  图1 不同季节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
  
  由图1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繁殖母猪群的生产力是不均衡的,尤其表现在每年6、7、8月份所处的高温季节。那么,高温究竟会对母猪的生产性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会推迟后备母猪的性成熟(即推迟首次发情的时间)。其次,会改变母猪的发情行为,表现在发情推迟的母猪所占的比例增加、发情周期异常、乏情猪数量增加,以及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延长。第三,降低配种受胎率和分娩率。第四,增加了流产和死胎的发生,减少母猪窝产仔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德国母猪的淘汰制度十分严格,对不发情、返情和空怀母猪常直接淘汰,留下最好的母猪,再加上良好的健康管理和降温设施,所以在高温季节两胎以上的母猪繁殖性能也会较稳定些。
  
  2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技术的主要内容
  
  为实施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我们首要做的就是理清猪场目前的状况,包括母猪的体重、体况,气候状况(即温度、通风和湿度及其相关因素),水质和饲料。在改善猪场现有状况后,可以更好的实施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技术。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技术的主要包括定时输精技术和和分娩同期化技术
  
  2.1 定时输精技术
  
  定时输精技术又可细分为性周期同步化、发情同步化(卵泡发育同步化)、排卵同步化和人工授精技术
  
  2.1.1如何做好性周期的同步化。性周期同步化作为生物技术管理办法,是批次化管理的基础,可以对母猪群进行高效地分批管理,从而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
  
  经产母猪性周期同步化技术。经产母猪的哺乳期通常为21~28天。在德国,由于对动物福利的重视程度颇高,若哺乳期少于21天便是侵犯了仔猪的福利。断奶后,由于没有了仔猪对乳头及乳房的强烈刺激,母猪体内催乳素浓度迅速下降,解除了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释放的抑制作用,下丘脑开始有节律的释放GnRH,恢复性周期。德国为实现批次化管理通常在每周三下午实施同步断奶,从而使性周期同步化。
  
  后备母猪性周期同步化技术。后备母猪同经产母猪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性周期不统一,一般采用四烯雌酮对其进行同步化处理。具体方法在饲料中添加四烯雌酮饲喂母猪,1次/d,剂量为20mg/头/d,持续饲喂18天。四烯雌酮可以延展母猪的黄体期,也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德国为实现批次化管理,使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性周期同步化,通常在周二晚上停喂四烯雌酮。
  
  2.1.2卵泡发育同步化。卵泡发育同步化是定时输精的前提,经产母猪在断奶后24小时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后文统称“血促性素”,国内通常用PMSG表示,国外通常是eCG),初产母猪的剂量是1000IU,而2胎以上经母猪的剂量则为800IU。后备母猪在停喂四烯雌酮后42小时,注射血促性素来促进卵泡发育,剂量为800IU。这样人工干预的目的在于使卵泡发育更一致。然而四烯雌酮和血促性素使用的间隔时间不同,其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别,关于两者使用的间隔对后备母猪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表明,对于四烯雌酮和血促性素使用的间隔时间比较,无论是排卵数、胚胎数,还是妊娠率和产仔数,间隔时间40~42小时均比间隔24小时好。
  
  同时德国研究者还认为,使用血促性素比使用血促性素和绒促性素更有效,后者中的绒促性素常导致黄体囊肿和卵泡黄体化,二者使用后对后期促黄体素分泌模式的影响也有很大不同,见图2、表2。
  


  图2 不同诱导卵泡发育方法对初产母猪促黄体素分泌的影响
  
  如图2所示,没有用药的对照组LH峰比较低,但相对较集中。而断奶24小时以后使用1000IU PMSG可见LH峰比较高,又较集中(排卵的情况下确实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峰值)。断奶以后使用400IU PMSG和200IUHCG,可见LH峰比较低,但又不集中,宽度较宽,这样的情况对排卵同步化是不利的。
  


  表2所示,对两种处理方案效果进行比较,经产母猪无论是妊娠率还是产仔数,PMSG均好于PMSG+HCG处理方案,在初产母猪上效果更加显著。
  
  在不同季节使用800IU血促性素对经产母猪发情的影响见图3。
  


  图3 不同季节经产母猪发情情况
  
  图3是不同季节经产母猪的发情情况绿色为实验组使用PMSG800IU后发情情况,橙色为对照组发情情况,曲线显示温度情况。可看到实验组平均发情率为89%~90%,对照组则在75%左右,相差10个百分点,其差异极显著。(上面这张图上与下面文字的数据不太相符,看不到对照组75%发情率,处理组除了7、8、9月,都低于对照组)对不同季节经产母猪受胎情况进行比较,该方法处理的母猪配种受胎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PMSG能够减少高温对母猪生产仔猪下降带来的波动。针对母猪不同季节产仔数的变化,实验证明生产总数、窝产仔数下降很明显,实验组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小。
  
  在德国的批次化管理中,经产母猪于周四下午注射血促性素,后备母猪于周四上午注射血促性素。
  
  2.1.3排卵同步化。排卵同步化也是定时输精的前提,在用血促性素促进卵泡发育后,虽然卵泡发育比不用血促性更集中,但为实现定时输精,还有必要使用促排卵的药物,促进卵泡的最后成熟和集中排卵。后备母猪在注射血促性素后78~80小时使用促排药物,经产母猪在注射血促性素后72小时使用促排药物,排卵发生于注射促排药物后32~37小时,排卵持续2~6小时。hCG和GnRH促进排卵的效果也不相同,后者更具有生物学效果,实验数据也表明GnRH比hCG效率更高,见表3。
  




  如上表3所示,使用GnRH和HCG促排卵,产仔指数(100头配种母猪所产活仔数)前者更好。
  
  德国为实现批次化管理,通常于周日下午使用GnRH。
  
  2.2 人工输精技术
  
  在性周期同步化、卵泡发育同步化、排卵同步化的基础上,母猪发情也基本同步化,这样才有条件实现定时输精。在注射GnRH 24小时后进行第1次输精,注射GnRH后38~40小时后进行第2次输精,发情鉴定和公猪诱情也是必须的,虽然大部分母猪可按程序输精,少部分母猪根据发情鉴定情况调整输精时间。输精时在每份精液中直接加入10IU缩宫素,轻摇3~5次后马上输精。缩宫素能加强子宫和输卵管的收缩,促进有更多的精子更早到达输卵管的壶腹部,可显著提高初产母猪和高温季节母猪的妊娠率。
  
  由于精子从阴道到达输卵管的壶腹部及获能需要8~12小时,精子保持受精能力时间从输精开始计算为24~48小时,而排卵开始于注射GnRH后的32~37小时,而卵子保持受精能力为8~10小时,这样第1次输精可以保证获能后精子等待卵子受精,同时根据以上时间点,2次输精的间隔理论上可以在20~42小时。
  
  德国为实现批次化管理,通常于周一下午和周二上午各输精一次。
  
  定时输精技术操作示意图见图4。
  


 
  图4 定时输精技术操作示意
  
  2.3 分娩同步化处理
  
  母猪妊娠期的变化范围在110~120天,如果要对某一分娩批的母猪进行批次化管理,就要先想办法将该批次母猪的分娩时间大部分集中在115天。如果配种时间在周一或周二,那么第17周的周三也即114天孕期时,我们就可用PGF2α或类似物诱导还未分娩的母猪进行分娩,从而集中分娩时间。按照德国的做法,若周一下午第1次输精,周二上午第2次输精,通常将第1次输精的时间记为0天,第2次输精的时间记为妊娠期的第1天,若将使用PGF2α或类似物达到同期分娩的情况作为一个标准,就必须清楚其使用的时间,由于40%~50%的母猪会自然分娩,而有些杂交猪种分娩时间是不一样的,但是国内现有饲养的品种妊娠期基本在115~116天,总的来说还要根据不同的品种有所调整。95%的母猪在使用PGF2α或类似物以后在36小时内完成分娩,同步分娩的方法使用氯前列醇剂量为75~100ug(国内标准为0.2mg)。在使用氯前列醇后若母猪还未分娩,在使用前列腺素24小时后再使用10IU缩宫素,此方法必须强调的是用量不能超过10IU,超过10IU,子宫将出现痉挛性收缩,对分娩没有帮助,反而会使小猪窒息。研究表明,使用PGF2α或类似物24小时后再用缩宫素,可提早分娩,也可缩短母猪产仔持续时间约1小时。这样既可以减少母猪的应激、整个围产期的综合症(包括子宫内膜炎、无奶等症状)、利于母猪发情,又可以减少仔猪应激、死胎和弱仔数,增加仔猪的均一性,为下一个周期的批次化管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德国为实现批次化管理,在第1次输精后的第17周周三上午使用PGF2α或类似物,周四上午再用缩宫素。
  
  3  批次化生产管理的意义
  
  3.1 有利于均衡、有序、满负荷的生产管理
  
  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由于受品种、营养、季节、胎次、环境等因素影响,无法实现有计划均衡生产,不利于设施设备的充分利用。若按批次化生产管理流程,可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产能最大化;提高公猪利用率;同时能更合理地规划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生产计划的安排和落实。
  
  3.2 提高仔猪均匀度,能更好地实施全进全出
  
  批次化生产管理,一方面由于母猪繁殖状态同步化,从而可以保证栏位有足够的时间消毒、空栏和干燥,有利于卫生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分娩同步化,仔猪出生时间更集中,更有利于仔猪的免疫管理和在最佳的时间寄养,使仔猪的免疫状态和均匀度更趋一致,为后续商品生产和实施全进全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3 改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
  
  批次化生产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均衡满负荷生产;提高产胎数和产仔数,提高仔猪均匀度。使得猪场的总体管理水平可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通过产能更大化和改善猪群的健康,从而可以减少健康管理的成本和其他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版权声明】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服务热线:400-808-6188

Copyright©2010-2022 https://www.zhuwang.cc